“走廊医生”走下神坛
从2013年5月30日《南方周末》刊发《“疯子”医生》,到2014年3月29日央视《新闻调查》播出《走廊医生》,整整10个月的时间,“走廊医生”兰越峰的角色如同过山车般,经历了从只身一人反抗体制的“英雄”,到为了个人私利绑架医院甚至整个医疗行业的一个“非典型医生”的过程。然而,医院、政府、患者,却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起先,兰越峰被媒体赞誉成一个人挑战一个行业,揭发“过度医疗”黑暗面的“孤单英雄”;而后,其所在的绵阳市人民医院医生罢工,要求开除兰越峰;再到近日央视曝出兰越峰之所以与医院对着干,是因为医院将其科室一分为二,触碰到了她的利益。
早些时候,兰越峰之所以会以“英雄”的形象出现,是因为公众心中早已经有了对于医疗行业的整体印象,加之多数人都会有“同情弱者”的心态,兰越峰自然成为了大片中一个人“拯救世界”的“英雄”。而事实却非前人述说的那样,真相其实就在那里,关键在于你是否去深究它。
事件虽然还搁置在那儿,但已经豁然开朗。下一步便是细细分析,找出不让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办法。
一直以来,我都十分欣赏《焦点访谈》的立足点“用事实说话”。 在如今这样一个人人都可以传播信息的年代,以事实为依据应该是一个有责任媒体的立足之本。而部分媒体恰恰是兰越峰事件的推波助澜者。媒体责任来源于对真相的探究、对社会的负责,当失去这一原则,人云亦云时,媒体也将失去社会的信任。
而群众也应该具有基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或许有些消息的曝出是烟雾弹式的炒作,但只要是与事实不符就一定会留下破绽。就像兰越峰,既然是“英雄”,又怎么会被众人孤立?
最后,还是关于体制的讨论。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群众之所以对医生、对整个医疗卫生系统有着种种不满,与当前我国并不完善的医疗卫生体制不无关系。倘若我们建立一个相对平衡、完善的体制,让各种社会戾气都能找到诉求之地,并且这种诉求都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医生也不至于成为整个终端的受害者,医疗机构也不会失去信任,也不会出现兰越峰这样的“英雄”。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5-232023
粪菌移植的研究进展
人类进化的历史表明,人类与存在我们身上和体内、或是弥漫在生活周遭的微生物已经和平共处长达数百万年。肠道...
-
05-162023
医生培养中应重视非技术技能的培训
-
05-092023
应纠正对细菌的片面认识
-
04-192023
防范安全生产 一刻不能松懈
-
实力是唯一的话语权,实干是唯一的兴邦路|疫情期间,一名老师给学生的信
2020-05-19 -
医生不是“药神” 政府才是
2019-03-07 -
我们要交三个朋友
2019-01-24 -
医生要做“会工作、会休息”的引领者
2019-01-17 -
涉医广告应设第三方监督制
2017-12-14
-
“走廊医生”走下神坛
2017-12-27 -
分级诊疗:心急别忘冷思考
2017-08-15 -
有偿刊登论文不合理
2016-01-21 -
胡大一: 杭州控烟开倒车
2018-06-14 -
好医生赚大钱 是患者的福音
2017-08-07 -
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的先行意义
2016-09-01 -
医生“飞刀”收红包 谁最该问责?
201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