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旧版医师网入口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产经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产经报道/详情

解决微血管病变研究难题获国家大奖

时间:2022-04-27 17:01:22来源:未知作者:欣闻

人体的微血管就像是从大江大河逐级细分,灌溉田间的细小沟渠,其直径最细处,仅有一层血管内皮细胞,也仅能通过单个血液细胞,是将血液真正运送到各组织器官的最重要环节。


微血管病变由多种病因引起,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被称为医学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成为国际医学界的难题,不仅在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这些重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目前上述疾病临床疗效难以提高的关键因素。


微血管病变研究荣获国家大奖


以岭医药研究院为主的科研团队,自2005年开始依托两项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历时十余年,完成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分别在中医理论、药效机制、临床循证三个方面开展研究。该项目依托的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等药物,在心脑血管病的相关循证医学研究中证实其临床价值,为解决国际临床难题提供了新思路。项目荣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奖系年度生命科学领域的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以岭1.jpg


通络治疗打开微血管病防治难题的秘钥


在中医理论方面——系统构建中医脉络学说,形成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新理论学说,并提出了该领域主要研究的病种范围,阐述了其发生发展、辨证治疗规律及核心内容,建立了血管病变的中医辨证诊断标准。通过分析汉代至近代2000余首方剂,提出脉络病变的用药规律。国家973计划项目验收专家组评价:“脉络学说营卫理论形成了指导微血管病变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论,属于中医药学术研究的原创成果”。反映该原创理论的专著《脉络论》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脉络学说代表性文章先后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领跑者5000,中国高被引论文TOP100等。


在实验研究方面——目前围绕血管病变的研究多集中在血管内皮,忽视了血管外膜在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该项目证实了血管内皮和外膜相互影响及其对平滑肌的影响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发病中的作用。较目前主要从血管内皮研究,更全面阐明了血管病变的发病规律。利用智能化模式识别等数学分析方法,揭示了微血管病变复杂网络病变规律。而通络干预可使复杂网络关联节点趋于正常,在保护微血管方面更具优势。实验研究结果揭示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肾病等系列疾病的共性发病机制均是微血管病变,而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则是通络药物发挥药效作用的核心。国家973计划项目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取得了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重大突破”。


在临床研究方面——利用国际公认的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开展了大量临床试验解决了国际医学界重大难题:第一,通心络胶囊改善心肌血流灌注(24小时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提高20%)、缩小心梗面积、改善心功能,解决了急性心梗无再流世界医学难题;第二,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伴心功能不全循证研究证实,在慢性心衰标准治疗基础上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可减少室性早搏、改善心功能,为这一国际临床难题提供了新的治疗药物;第三,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的循证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可减少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早患者室性早搏 41.35%、提高心室率 11.38%,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填补了快慢兼治、整合调律药物治疗空白;第四,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循证研究证实,在西医国际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可使N末端脑肭肽前体(NT-proBNP)降低超过30%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增加16%,同时还能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心衰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减少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


微血管病变研究赢得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


通络代表性药物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胶囊干预心、脑、糖(肾)等临床重大疾病,赢得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其中,芪苈强心胶囊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循环顶尖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JACC,编辑部评论:让衰竭的心脏更加强劲——中国传统医学给我们的启示。这一研究被评为该杂志年度学术亮点。Nature子刊心血管分册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给予肯定性评述,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副主编安东尼教授评价:“芪苈强心临床研究非常令人振奋,是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高质量的试验,取得了非常鼓舞人心的结果”。Circulation Research 评论:“芪苈强心胶囊循证研究在美国医疗领域引起了极大关注”。


“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在系统构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新理论基础上,揭示通络干预微血管病变作用机制,同时采用国际公认的循证医学研究方法证实临床疗效,遵循“理论-临床-新药”一体化中医药转化发展新模式,故国家973计划项目验收专家组称:本研究“创立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中医传统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产生重大原创成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

 


责任编辑:王璐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 05-112023

    甘肃|天祝县特色医药产业发展稳中有进

  • new历经实战考验,这一真实世界数据证实阿兹夫定临床疗效!

    最新真实世界数据公布,为阿兹夫定在COVID-19患者中的有效性提供了真实证据。 随着“乙类乙管”等相关防控措施的调整及全球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目前我国已紧急授权多款抗COVID-19药物,其中包括中国首个小分子口服抗COVID-19药物阿兹夫定。 据相关研究报道,阿兹夫定可以加速中、轻度COVID-19患者体内病毒的清除及缩短核酸转阴时间,缩短中度患者新冠病毒感染临床症状时间。但阿兹夫定是否减少了COVID-19住院患者的不良临床结果,是临床医生特别关注的。而最新公布的这一真实世界数据就从实战角度证实了阿兹夫定在临床中的真实疗效! 真实世界数据出炉,阿兹夫定临床疗效被肯定! · 研究设计 该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评估阿兹夫定应用后对患者临床治疗结局的影响,包括综合临床进展、全因死亡等。该研究的分析重点是其在入院最初不需要任何氧疗的COVID-19住院患者中的有效性。 研究连续收集了1505例在湘雅医院确诊的COVID-19患者资料,随访时间长达29天。最终共纳入成人住院患者452例,经过1:1匹配后阿兹夫定组和对照组各纳入226例患者。由于本次大流行期间医疗资源和药物供应短缺,从症状出现到住院的平均时间为8.2天,只有12%的患者在症状出现5天内接受阿兹夫定治疗。从入院日期开始观察患者,直到结局事件发生、出院日期或死亡日期,以先到者为准。 · 研究结果 在接受阿兹夫定治疗的患者中,复合疾病进展结局的发生率为4.21/1000人-天(3.54%),而对照组为10.39/1000人-天(7.52%)(图1)。接受阿兹夫定治疗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为1.57/1000人-天(1.33%),对照组为6.00/1000人-天(4.42%)P=0.027(图2)。 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阿兹夫定与患者综合疾病进展(HR:0.43;95%CI:0.18-0.99)和全因死亡(HR:0.26;95%CI:0.07-0

    2023-02-03
  • new2022国家医保目录调整:首次纳入渗透泵控释型降糖药二甲双胍奈达

    奈达在活性成分、剂型规格、用法用量、和生物等效性上都和原研药一致。

    2023-01-19
  • 11-112022

    首个国产地舒单抗注射液!博优倍®获批上市

    2022年11月10日,上海——绿叶制药集团宣布,其控股子公司博安生物自主研制的地舒单抗注射液(博优倍®)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