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金钱和善意 过度诊断的三驾马车
口述/香港中文大学流行病学荣休教授 唐金陵 整理/《医师报》融媒体实习记者 杨瑞静
几千年来,症状引导着疾病的概念和医学的行动。在这个古老的医学模式里,疾病是患者眼前实实在在的痛苦,患者在主动寻求帮助。因此,在自己是否有病和是否需要治疗的问题上,患者拥有第一发言权。
二十世纪,一切都变了。科学武装了医学,创造了机器。机器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东西,为医学找到一片大有作为的全新天地。从此,科学重新定义了疾病,也重塑了医学的实践模式。
在新的医学模式里,机器主导疾病的概念并指挥着医学的行动。常常,疾病是患者未来会痛苦的可能性,患者并未寻求帮助。结果,在自己是否有病和是否需要治疗的问题上,患者失去发言权。
技术的进步总让我们能发现更小、更早的疾病。使用多个检查方法,或者降低诊断切点,是早发现早治疗更加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例如,高血压的诊断切点曾降低5次,每次降低中国都会相应增加约70%~80%的高血压患者。
有症状患者似乎只是冰山一角,无症状患者则是水下的冰山。
几十年“早发现早治疗运动”后,诊治无症状患者已成为医疗服务中巨大组成部分。我们一项研究显示,由于“三高”诊断切点的降低,2002年~2009年间中国新增“三高”病例3.6亿。假设都以2010年的平价药物治疗,仅新增病例总药费就高达2700亿人民币,相当于2010年中国医疗卫生总投入的56%。
过度诊断的极端情况曾发生在韩国。2011年,在韩国临床上100个甲状腺癌患者中约99个都是无症状的。
早发现的全部意义都在于后续干预措施的效果。没有有用的后续干预措施,对于无症状患者的诊断就是徒劳的,就是过度诊断,对他们的治疗就是过度治疗。
以高血压为例。在中国一般高血压患者中,未来10年内约有7%会发生心肌梗死或脑卒中,93%不会发生。降压药能将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30%,即在100个受治的高血压患者中,最终只有2例患者会真正从中受益,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治疗有症状患者是医学的原始责任,因为患者有现时痛苦,每个患者都有可能从中受益;无症状患者的疾病不是现时痛苦,而是未来可能发生痛苦的危险,且大部分人不会发生,因此只有少数人能从治疗中受益。这注定任何对无症状疾病的治疗效果都是微小的。
体检是发现无症状疾病的常见途径之一。丹麦一项总结16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发现,体检既不能降低总死亡率,也不能降低癌症和心血管病死亡风险。
如果患者的痛苦是医学干预的理由,对于没有症状的人群,医学是否应该介入?发现和管理无症状患者效果甚微且十分昂贵,医学是如何仓促登上筛查的战车且欲罢不能的?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把医学活动的其他参与者也拉到聚光灯下,钱是其中之一。大量证据说明,科学、金钱和医学的良好愿望有着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是共同推动医学筛查进程的力量。
我们总认为科学是中立的,其实它一直都受着金钱的影响。《柳叶刀》杂志主编Richard Horton有言为证:“认为科学曾有一段中立、自省、无私、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黄金时期,纯属胡扯。” William Edelstein更直言不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已变成一支商业军团。在那里,科学正在被绑架着为市场狂奔。”
如何处理好医学善意和金钱利益的关系,是医学未来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是现代医学需要反思的时候了。医学检查能力远远超过其医治能力,也许,检查技术可以放慢一点步伐,等一等落在后面的治疗方法。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5-232023
粪菌移植的研究进展
人类进化的历史表明,人类与存在我们身上和体内、或是弥漫在生活周遭的微生物已经和平共处长达数百万年。肠道...
-
05-162023
医生培养中应重视非技术技能的培训
-
05-092023
应纠正对细菌的片面认识
-
04-192023
防范安全生产 一刻不能松懈
-
实力是唯一的话语权,实干是唯一的兴邦路|疫情期间,一名老师给学生的信
2020-05-19 -
医生不是“药神” 政府才是
2019-03-07 -
我们要交三个朋友
2019-01-24 -
医生要做“会工作、会休息”的引领者
2019-01-17 -
涉医广告应设第三方监督制
2017-12-14
-
“走廊医生”走下神坛
2017-12-27 -
分级诊疗:心急别忘冷思考
2017-08-15 -
有偿刊登论文不合理
2016-01-21 -
胡大一: 杭州控烟开倒车
2018-06-14 -
好医生赚大钱 是患者的福音
2017-08-07 -
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的先行意义
2016-09-01 -
医生“飞刀”收红包 谁最该问责?
201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