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CASH | 小儿科,大血液,大健康:并轨世界前沿深耕中国儿童血液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血液学科的持续高速发展是这项战略任务不可或缺的部分。1月7日下午,第三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儿童血液病专题论坛顺利举办。本届论坛聚焦儿童血液病精准诊治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邀请国内外儿童血液病顶级专家,共同打造了儿童血液领域的开年学术盛会。
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王天有教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学组组长郑州大学儿童血液肿瘤研究所所长刘玉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主任竺晓凡教授担任论坛主席。
王天有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实现儿童的健康才能实现中国人民的健康,本次论坛紧密围绕“大血液、大卫生、大健康”的会议主题,为儿童血液病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希望大家在了解国内外儿童血液病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能够为中国儿童血液病防治贡献新智慧。刘玉峰教授在致辞中首先肯定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团队十几年来在领域内做出的贡献,希望国内儿童血液病领先团队能继续发挥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国儿童血液学诊疗的整体研究水平,惠及更多儿童血液病患者。
关注儿童大健康
引领儿童血液领域研究新风向
首都儿科研究所副所长张霆教授以“儿童表观遗传学的认识进展与儿童发育保健”为主题展开讲座。张霆教授提出,营养和运动是决定儿童发育轨迹的基本要素,早期膳食营养和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对儿童的发育产生“贯穿一生”的影响。儿科医生应倡导患儿在疾病恢复中膳食平衡和运动量并重,这对避免儿童不当发育轨迹现象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
个体化临床方案联合转化医学研究
直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难治/复发痛点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化疗方案的优化使儿童ALL的疗效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儿童难治/复发ALL预后改善效果甚微。洛杉矶儿童医院Deepa Bhojwani教授以“如何改善儿童难治/复发ALL预后”为主题,带领大家跟随一例3次复发的ALL患儿的治疗脚步,深度剖析了儿童难治/复发ALL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除了精准化疗临床诊疗方案,促进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是进一步优化儿童ALL治疗方案及改善患儿预后的有效手段。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张英驰教授以“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儿童ALL研究中的应用”为主题,指出单细胞测序技术在探索细胞的异质性等方面功能强大,目前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在儿童B-ALL微小残留病发生机制、复发耐药T-ALL克隆演化、儿童ALL异质性及复发机制、B-ALL化疗前后HSPCs动态变化等研究领域应用广泛,相信定会有更多的新方案让更多患儿获益。
精准危险度分层模型联合个体化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案
提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预后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异质性非常大的恶性肿瘤,并且疗效差异性大。在本场讲座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阮敏医生围绕儿童AML的精准诊疗展开讲座,详细讲解和比较了2022版WHO标准和2022年国际共识分类(ICC)对于AML疾病的诊断和分类标准,对AML的治疗方案、新药应用和支持治疗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团队基于国内外700余例儿童AML临床数据建立的适用于儿童的AML精准危险度分层预后评估模型,希望该模型的临床应用能更好的提高儿童AML的预后。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昱教授以中国AML患儿移植例数迅速增长为背景,结合多年宝贵的临床经验,分享“儿童髓系肿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成果以及新型疗法在儿童AML中的应用。她强调,精准分层理念要贯穿移植的前中后全过程,治疗手段要以移植平台为核心,结合各种新药、新型细胞治疗,以发展的眼光不断提高患儿的疗效。
国际领域大咖解读
儿童骨髓衰竭性疾病新指南新标准
针对2022年新发布的WHO髓系肿瘤分类及标准,本次论坛邀请到了国际领域大咖,针对性地分享新指南在儿童血液病中的应用。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Mark Fleming教授以“儿童骨髓衰竭性疾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形态和分类”为主题展开讲座,阐明了2022版WHO儿童MDS的诊断依据和分类标准以及胚系易感综合征的概念和意义,强调了儿童MDS疾病的诊断难点以及鉴别MDS和BMF的临床意义,并通过直观的骨髓形态涂片分析了部分BMF疾病的骨髓形态学特征。
针对罕见儿童骨髓衰竭性疾病,历届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BA)国际会议组织者及国际DBA新共识的牵头人圣裘德儿童医院Marcin W. Wlodarski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即将发表的新版国际专家共识,他指出,新共识中DBA被更名为DBA syndrome,在诊断标准方面做了很大修改,更加注重长期服用激素的DBA患者的不良反应监测及剂量调整以及输血依赖患者铁过载的评估与治疗,同时也细化了DBA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长期监测与管理要点。
并轨世界前沿
紧跟儿童血液病发展国际动向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竺晓凡教授对2022年ASH年会中涉及儿童血液病的重点内容进行盘点,其中包括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团队关于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单细胞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研究结果,为SAA的靶向治疗提供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她表示,2022年ASH体现了国际儿童血液病领域的发展动向,尤其是单细胞测序、新药研究及治疗新方法等相关研究的开展,为提高儿童血液病诊疗疗效提供了新的可能,也希望未来能在国际交流中看到更多国内团队的成果,在领域内发出更多中国声音。
本次儿童血液病分论坛作为该领域的开年学术会议,紧密围绕着“大血液、大卫生、大健康”的大会主题,精准聚焦儿童各类良恶性血液系统疾病诊疗突破口,为未来儿童血液病与患儿健康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带来了新希望。相信新的一年,在儿童血液病领域众多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儿童血液病诊疗水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让更多血液病患儿获益。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第八届医学家年会⑨ | 吴华:迎难而上 在摩擦力中前行
“宝宝们,吃饭以前要做什么啊?”“洗手!”“对了。宝宝们要记住:勤洗手,病菌走;洗净一双手,健康跟我走。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七步洗手法”。3月28日下午14点,桓台县果里镇中心幼儿园内,果里镇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副主任牟长春正在教小朋友们正确洗手方法。 课堂上,牟长春手把手教给孩子们七步洗手法,提醒孩子们七步洗手法全过程要认真揉搓双手 15秒以上,最好使用流动的水。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是接触可能污染的场所,如医院、公共汽车等,那么到家洗手尽量要坚持一分钟以上。 “来量一量,看看宝贝们长高了吗?”讲座结束后,果里镇中心卫生院医护团队为孩子们进行了健康查体,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血常规、视力检查、口腔龋齿、心肺听诊等。孩子们井然有序的排好队积极配合,医生护士们认真细致地给每个孩子做了全面检查,孩子们的表现得到了医生护士们的一致好评。 “这是目前正在进行的一年一度幼儿健康体检,可以了解幼儿生长发育状况,为幼儿健康的成长、疾病预防提供有效依据,确保孩子们健康成长。”牟长春说,体检结束后,会根据每位幼儿体检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并将结果和健康指导意见及时反馈给幼儿园和家长,“让园所和家长能及时了解幼儿身体发展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等,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了重要依据。” “现在正是冷热交替、上呼吸道感染易发高发阶段,学校是人群聚集密集地,幼儿抵抗力较弱,流感等呼吸道传染容易入侵,普及疾病健康知识,提高防治意识显得尤为重要。”牟长春表示,今年在幼儿体检前,增加了传染病防治、七步洗手法等实用知识,“通过给体检‘加料’,让我们对
2023-03-29 -
new推动肿瘤学科建设,盈康生命成立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
各位妇产科医学同仁们: 大家好! 不孕不育作为妇产科非常见的特殊病种,对医生的诊疗专业水平及诊疗经验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育龄人群中不孕症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目前我国不孕不育患
2023-03-27 -
03-142023
破解室性早搏治疗难题 养心定悸胶囊带来新希望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黄晶 )日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内科马晓昌教授等研究显示,养心定悸胶囊能有效减少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和改善相关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室性期前收缩又称室性早搏,患病率高、危害大,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治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深挖中医经典,探索解决方案,成为研究的热点。马晓昌教授此次对养心定悸胶囊的研究成果,为室性早搏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案,为患者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研究简介 研究结果显示,用药8周时,与对照组相比,养心定悸胶囊组患者室性早搏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0.18% vs 31.36%,P<0.0001),室性早搏次数变化值高于对照组(2808.33±6952.62 vs. 239.34±7286.79,P=0.0003)。心悸消失率、气短消失率和乏力消失率均高于对照组(50.00% vs. 31.58%,P=0.0050;69.44% vs. 50.00%,P=0.0160;74.44% vs. 57.14%,P=0.0160)。 该研究在全国16家医院同期进行,共纳入气阴两虚证室性期前收缩患者,240例,采用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试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试验组口服养心定悸胶囊(8粒,2次/日);对照组口服养心定悸胶囊模拟剂。 研究者说: 马晓昌 教授 0 1 室性早搏患病率高 危害大 室性期前收缩,又称室性早搏,是指希氏束及分支以下心室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而产生的心室期前收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无论是否合并结构性心脏病,室性早搏均非常常见,在普通人群中,其发病率为1% ~ 4%。室性早搏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增加,在>75岁的人群中,其发病率高达9%。 对于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潜在的心脏疾病是频发室性早搏预后不良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对于潜在心脏病的诊治是首要关注点。室性早搏负荷>20%是
-
new第八届全国经典病例演讲总决赛冠军病例
胆道术后梗阻性黄疸一例剖析 参赛选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高博医生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 37岁。主诉胆道术后5月余,全身皮肤巩膜黄染20天。 5个月前:因胆囊结石、胆囊管结石、胆总管结石
2023-03-14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陈良万教授“人工心脏”团队:白塔红墙下的世纪坚守——时光不改,医者初心
2022-09-05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宣武医院药学部张兰教授团队:中西药携手,筑牢安全用药底线
2022-09-05 -
敢于打破学科发展的“天花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溶取栓中心”成立
2022-08-05 -
共助好孕|共助孕 同发展
2022-07-07 -
兼具“刚性”和“弹性”,卫生经济学绝不是“冷冰冰”的工具
2022-06-27
-
现实版“飞越疯人院”
2017-07-28 -
浙江青年麻醉医生罹患白血病收到善款近百万
2016-04-17 -
呼吸危重症医学体系:补齐短板至关重要
2019-04-04 -
王辰:专业范围太窄 医生独木难支
2019-04-04 -
【热点】90后手术间隔挂水医生:呼吁对住院医师多一些关爱
2017-07-08 -
【热点】17岁女孩吸食笑气中毒,坐轮椅回国治疗……神内医生说:这个流行于酒吧等场所的东西害人不浅!
2017-07-07 -
“吗啡医疗纷争案”赢了!
2017-08-07